乐西高速控制性工程大凉山2号隧道全线贯通

发布日期:2024-06-03 发布来源:工程管理部、美姑代表处、党群工作部 阅读量:888次

ff44eeb217273273dcdc925dd3c72dd_副本.jpg


隧道贯通现场_副本.jpg


6月3日,由蜀道集团川高公司主导投资的乐西高速马边至昭觉段(以下简称“乐西高速”)控制性工程大凉山2号隧道全线贯通,标志着隧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,实现了乐西高速美姑至昭觉段建成通车的关键节点突破,为乐西高速2024年美姑至昭觉段54公里分段式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大凉山2号隧道全长约12.5千米,是西南地区在建高速公路中第四长隧道。隧址位于剥蚀、溶蚀构造高山区,山脊单薄,地形破碎,沟壑众多,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极为复杂,在施工过程中面临滑坡、偏压、岩溶、富水、瓦斯、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,隧道洞身穿越420米软弱大变形段,灰岩富水段最大日涌水量71682立方米,相当于28个标准游泳池储水量(长50米,宽21米,水深2.5米),施工难度大、安全风险高。建设单位通过加强设计、严格施工管控、狠抓技术管理、强化资源配置,保障了大凉山2号隧道安全顺利贯通。

在项目管理上,乐西公司秉承“安全、快捷、绿色、智慧”的建设理念,从设计、施工、运维等各阶段对隧道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。坚持“安全选线、地质选线、地形选线、环保选线”的原则,保障隧道本质安全;全过程采用机械化配套施工,信息化管理,保障施工安全;通过双斜井辅助通风排烟,在隧道内设置2处多功能交通转换带,提高运营防灾救援能力。同时,通过对隧道断面进行加宽设计,提高洞内外运行速度的协调性,提升隧道行车舒适性。

在项目设计上,设计团队在勘测中全面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,运用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进行测区地质判释,避让2处大型不良地质体。针对软弱大变形段,从“四个创新”着手,即安全建设创新、快捷高效创新、绿色建设创新、智慧建设创新,通过室内岩性试验、数值模拟、地应力测试等方法,研究隧道围岩力学特性、地下水、背斜断层等因素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,并在机理分析基础上秉承“主动适应+强支撑”理念,提出采用双层小导管+中台阶临时支撑+边墙临时支撑的综合处置措施。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常驻现场,通过已揭示的地质情况,开展动态设计。

在施工过程中,采用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、二衬全自动浇筑台车、湿喷机械手、凿岩台车等新设备,实现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。软岩大变形段施工严格遵循“管超前、严注浆、短开挖、强支护、快封闭、勤量测”的原则;灰岩富水段施工坚持“有疑必探、先探后掘、堵排结合”的原则;在围岩较好段施工积极推进光面爆破,控制超欠挖,减少对围岩扰动,降低喷浆料消耗10%,提高掌子面自稳性,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。并对隧道施工进行全过程高精度测量控制,各个作业面的贯通误差均控制在1厘米以内,实现了“精准级”贯通。多措并举,隧道历时3年半顺利贯通,在同规模超特长隧道建设进度中节约工期一年以上,极大提升了工程建设管控水平。

在科研成果上,以大凉山2号隧道建设为依托,项目团队从实践中出创新,以创新指引实践,提炼总结形成成果论文9篇并发表核心期刊4篇,申请专利5项,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,2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。大凉山2号隧道荣获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“隧道与地下空间创新工程”奖。

乐西高速是首条深入大小凉山腹地的乡村振兴之路和民族团结之路。乐西高速美姑至昭觉段54公里分段式建成通车后,将彻底结束美姑、昭觉两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,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乡村振兴,推动对外文化交流,打通成都平原和攀西地区交通双通道,更好服务于大小凉山和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,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将发挥重要作用。